漲知識|飲用水消毒后就絕對安全了嗎?
導讀
眾所周知,消毒是水處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消毒過程中,水中的天然和人工合成有機物會與消毒劑反應生成消毒副產物(DBPs)。其中,鹵乙酸(HAAs)是水氯化消毒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消毒副產物,在已知的9種鹵乙酸中,我國目前對二氯乙酸(DCAA)和三氯乙酸(TCAA)進行了監(jiān)管。2022年3月15日,GB 5749-2022《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標準》正式發(fā)布,并將于2023年4月1日實施。該標準為強制性國家標準,且將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指標由2006版的非常規(guī)指標調整為常規(guī)指標,這意味著該項目檢測頻次的增加,同時對分析儀器和廣大分析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現在,島津帶來檢測方案,助您輕松應對!
常見的消毒副產物
消毒可以減少細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害,有效降低傳染疾病的傳播,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健康水平。消毒是水處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,常用的消毒劑包括液氯、次氯酸鈉、氯胺、二氧化氯和臭氧等。自然界的水源水中一般會存在多種天然有機物,隨著生活污水、工業(yè)廢水等對水體的污染,還會增加人工合成有機物,這些物質在消毒過程中會與消毒劑反應生成消毒副產物(DBPs)。1974年發(fā)現了氯化消毒副產物三鹵甲烷(THMs),繼而證實THMs具有致畸性、致癌性。此后,消毒副產物可能引發(fā)的健康問題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。
常見的消毒副產物有氯酸鹽、亞氯酸鹽、溴酸鹽、三鹵甲烷和鹵代乙酸(HAAs)等。其中鹵代乙酸是水氯化消毒過程中產生的消毒副產物,與低沸點、易揮發(fā)的三鹵甲烷相比,鹵代乙酸具有沸點高、致癌風險更大的特點。
國內外相關標準
目前,水處理消毒副產物中已知的鹵乙酸有9種,包括一氯乙酸(MCAA) 、二氯乙酸(DCAA) 、三氯乙酸(TCAA ) 、一溴乙酸(MBAA) 、二溴乙酸(DBAA) 、三溴乙酸(TBAA) 、溴氯乙酸(BCAA) 、一溴二氯乙酸(BDCAA) 和一氯二溴乙酸(CDBAA)。
其中,美國國家環(huán)境保護局(US EPA)對五種鹵乙酸(MCAA、DCAA、TCAA、MBAA和DBAA)進行了監(jiān)管,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自來水水質標準規(guī)定了三種鹵乙酸(MCAA、DCAA和TCAA)的含量限值。2007年7月, 我國頒布了《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標準》(GB 5749-2006) ,該標準為強制性國家標準,標準新增了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指標,限值分別為0.05和0.1 mg/L。2022版《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標準》已于近期發(fā)布,標準將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指標由2006版的非常規(guī)指標調整為常規(guī)指標,限值不變。
表1.不同國家和組織飲用水中鹵乙酸限值表
島津解決方案
島津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串聯(lián)質譜儀開發(fā)了生活飲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檢測方法,該方法樣品前處理簡單,1 L水樣,加入5 μL甲酸,搖勻過濾后即可上機進樣。
島津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串聯(lián)質譜儀
l 高效快速分離
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均可得到良好的色譜峰形和質譜響應,5 min內即可完成一個樣品分析。
圖1. 2 ng/mL DCAA和TCAA標準溶液的MRM色譜圖
l 高靈敏度,寬線性范圍
精準測定飲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含量,滿足標準限值要求。根據檢出限MDL=3 S/N,DCAA和TCAA檢出限分別為0.03和0.02 ng/mL。在0.2-200 ng/mL的濃度范圍內,DCAA和TCAA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.999。
圖2. DCAA和TCAA的標準曲線
l “精”“準”可靠
對2 ng/mL的標準品溶液連續(xù)測定6次,考察峰面積重復性。結果顯示:兩個組分峰面積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3.62%和3.75%,重復性良好。
取自來水樣品6份,分別加入適量甲酸及DCAA和TCAA標準溶液,配制成DCAA和TCAA加標濃度分別為0.5 ng/mL和10 ng/mL的0.0005%甲酸水溶液,每種濃度平行測定6次。DCAA和TCAA的回收率分別在99.43 %~105.43%、96.80%~102.44%之間,具體結果見表2。
表2. DCAA和TCAA回收率測試結果 (n=6)
結語
近年來,LC-MS/MS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檢測項目,其優(yōu)異的分離性能,高靈敏高通量的檢測能力具有很大的優(yōu)勢。島津一直致力于“為了人類和地球的健康”這一愿景,不斷開發(fā)新方法,服務于大眾,為人民生活健康安全保駕護航。
本文內容非商業(yè)廣告,僅供專業(yè)人士參考。
免責聲明
-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(非化工儀器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